思想领袖
在云中构建更好的产品:为什么现在正是时候

全球范围内持续大规模云计算投资, Gartner预测 到 1 年,公共云支出将达到惊人的 2027 万亿美元。随着企业对生成式 AI 的投资增加,这一数字正在大幅增长,因为 GenAI 计划需要大量的云容量。
然而,许多组织仍在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云投资的价值。云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估计,大约有 28-35% 的云支出被浪费。因此,毫不奇怪, 最近的 CloudZero 调查 发现 7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云计算成本“太高”或“太高”。
如何才能物有所值?首先要换一种方式来思考和使用云。
云浪费问题
正确的心态包括摆脱“提升和转移”的思维模式,即只将现有资源转移到云中。云浪费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过时的思维模式,即将云基础设施视为传统基础设施。
云基础设施的消费和管理与传统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公司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他们认为需要的基础设施,以处理他们预计会产生的需求。流程是:产品团队提出一些创新,预测需求,并向 IT 采购团队正式提出他们预计需要的基础设施请求。采购团队可以批准、拒绝或修改请求,几个月后,产品团队 可能 拥有实施创新所需的基础设施。
公司购买的基础设施往往多于实际使用量,结果发现自己使用的服务器并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虚拟化有望平衡这种平衡,但过度配置和利用不足仍然是一个挑战。尽管云通过多样化的基础设施、数据库和平台服务以及消费驱动的效用模型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但许多公司仍然像管理物理虚拟机一样管理它。
采购和财务团队过去参与每项基础设施采购。现在,在云端,基础设施消耗是即时发生的,只要工程师启动新的云资源或编写一行消耗这些资源的代码。购买时刻已经完全改变:在云端,每个工程(建设)决策都是购买决策。工程师——而不是财务主管或集中式 IT 团队——直接花费公司的技术预算。
因此,当公司将云成本归咎于财务团队或集中式 IT 团队时,他们就错失了目标。工程师根据工程专业知识做出构建决策,而其他团队则没有专业知识。财务团队可以进行批量购买或优化承诺使用折扣,但您不希望他们区分 m7g.2xlarge 和 m7gd.metal 的使用。IT 团队擅长寻找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但他们无法最好地了解在高度利用的资源上运行的代码是否健康。在云中, 买得更好 只能让你走这么远。
长期以来,工程师缺乏财务洞察力,无法在云端做出具有成本效益的构建决策,导致每年产生大量的云浪费。 CloudZero 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 发现实施正式云成本管理计划的公司往往会将其年度云支出减少 20-30%。鉴于 61% 的公司没有正式的计划,这意味着当云支出在 1 年达到 2027 万亿美元时,其中多达 122-183 亿美元可能会被浪费。
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企业需要意识到云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完全不同,云成本管理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我们需要从购买更好的产品转向 建设得更好:让工程师能够掌控自己的云成本,正如亚马逊首席技术官 Werner Vogels 所说 节俭的建筑师,“使成本成为优秀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
在云中构建更好的产品,而不是购买更好的产品
打造更佳产品是一种工程哲学,而非财务范式。“打造”是指工程师在开发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做出的每项架构、编码或运营决策。
直到最近,还没有办法掌握此类决策的真实成本,而且组织也不太愿意投入精力去寻找答案。购买更好产品的心态源于降低成本的被动愿望,而构建更好产品的心态则完全是为了开发和运行高效的软件。
建设更好
聘用工程师。 数据表明,当工程师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成本时,他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公司的表现也更好。在同一项调查中,81% 的公司表示,当工程师对云成本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时,云成本“大致处于应有水平”。专注于构建更好的产品意味着专注于工程参与:为工程师提供有关其云基础设施成本的相关、及时的数据,并让他们轻松跟踪效率提升。
改善财务与工程关系。 当公司专注于打造更优质的软件时,财务和工程团队就可以专注于各自的专业领域。工程师会权衡构成结构良好的软件的因素;财务团队会定期收到有关该软件成本效益的详细报告。团队之间的摩擦减少了,整体生产力也提高了。
单位经济清晰度。 为工程师提供有意义的成本数据意味着获取所有支出数据(不仅仅是超大规模企业,还包括平台服务、数据库服务、可观察性工具等),并将其分配到反映公司业务的框架中。这种稳健的分配为云单元经济学提供了素材:评估盈利和亏损的产品、功能和客户,了解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以及与利润的关系,并根据这些数据完善您的 GTM 策略。云单元经济学是云财务运营 (FinOps) 的圣杯——也是真正高效的云组织的标志。
是时候建设更好的
越来越多的组织感觉他们在云投资上的回报太少。通过从购买更好的方法转向构建更好的方法,组织可以衡量他们对云的真正本质的态度,从而产生更好的工程参与度、改善财务和工程团队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强大的单位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