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人工智能

Meta 向用户创建聊天机器人迈出的大胆一步会成功吗?

发布时间

 on

图片:元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背后的科技巨头 Meta 推出了 AI工作室,这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分享和发现自定义 AI 聊天机器人的平台。此举标志着 Meta 的 AI 聊天机器人战略发生了转变,从之前以名人为中心的聊天机器人转向更加民主化的方法。

AI Studio 的推出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通过将人工智能创造的力量交到日常用户和内容创作者手中,Meta 不仅扩大了其人工智能产品,还试图改变人们与人工智能互动和感知人工智能的方式。从预先设计的名人聊​​天机器人到用户生成的人工智能角色的转变,为 Meta 的一系列社交媒体平台的个性化、创造力和参与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AI Studio 让用户能够创建自定义 AI 角色

AI Studio 是基于 Meta 先进的 Llama 3.1 语言模型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让任何人,无论技术专长如何,都可以创建自己的 AI 聊天机器人。该平台提供一系列旨在使 AI 创建既易于访问又用途广泛的功能,包括可定制的个性特征、预先设计的提示模板以及为 AI 定义特定知识领域的能力。

这些自定义 AI 角色的潜在应用非常广泛,只受用户想象力的限制。例如,烹饪 AI 提供个性化烹饪技巧,旅行伴侣 AI 提供本地见解,健身激励 AI 提供量身定制的锻炼计划。

AI Studio 可通过多个接入点轻松访问:

  • 专门网站
  • 在 Instagram 应用中,发起一条新消息并点击“AI 聊天”
  • Instagram 应用中专为创作者打造的专业控制面板

这种多平台可用性确保用户可以在他们觉得最舒适的环境中使用 AI Studio,无论是在桌面还是移动设备上。

图片:元

以创作者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扩大影响力和参与度

Meta 的 AI Studio 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创作者与观众互动开辟了新维度。该工具允许内容创作者开发自己的 AI 版本,能够处理与粉丝的日常互动。这一发展引发了人们对数字时代真实性和准社会关系本质的质疑。

据 Meta 介绍,创作者可以使用 AI Studio 来:

  • 自动回复常见的直接消息
  • 回复故事互动
  • 分享有关其工作或品牌的预定信息

该公司声称,这将帮助创作者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在线形象,尤其是跨时区。然而,批评者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联系变得不那么真诚。

这项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包括社交媒体名人 Chris Ashley、Violet Benson、Don Allen 和 Kane Kallaway。虽然这些创作者正在尝试人工智能驱动的互动,但现在判断其对粉丝参与度或整体品牌认知的长期影响还为时过早。

引入人工智能创作者互动也引发了道德方面的考虑。尽管 Meta 保证人工智能的回应会有明确的标签,但粉丝们可能并不总是意识到他们正在与人工智能互动,而不是与创作者互动。人与人工智能互动之间的界限模糊可能会影响创作者内容和粉丝体验的感知价值。

图片:元

名人聊天机器人的转变

Meta 推出 AI Studio 标志着其与之前由名人代言的 AI 聊天机器人战略的重大转变。2023 年 XNUMX 月,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以 Charli D'Amelio、Dwyane Wade 和 Paris Hilton 等名人为基础的 AI 角色。这些聊天机器人旨在体现名人的不同角色,例如“舞蹈爱好者”或“解决凶手问题的侦探搭档”。

然而,这项以名人为中心的举措 但这似乎是短暂的。 有报道称,Meta 投资了数百万美元,为这些 AI 聊天机器人授权名人肖像。通过 AI Studio 快速转向用户生成的 AI 引发了人们对名人 AI 模型的成功和可持续性的质疑。

行业分析师推测,向用户生成的人工智能的转变可能由以下几个因素推动:

  • 成本效益:发展和维持名人合作关系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开支。
  • 可扩展性: 用户生成的内容使得人工智能角色的范围更加多样化且扩展更快。
  • 用户参与: 让用户创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可能会促进更深入的平台参与。

这一战略转变对 Meta 的 AI 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该公司正朝着使 AI 创造民主化的方向迈进,有可能让该公司收集有关用户偏好和互动的更多不同数据。然而,这也为内容审核和确保负责任地使用 AI 带来了新的挑战。

与 Meta 生态系统整合

AI Studio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 Meta 在其应用系列中更广泛的 AI 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一直在将 AI 助手集成到 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 和 WhatsApp 中,这表明整个公司都在努力通过 AI 增强用户体验。

AI Studio 创建的聊天机器人的跨平台可用性是此次集成的一个关键特性。用户可以在 Meta 的平台上与这些 AI 角色进行互动,包括:

  • Instagram 直接消息
  • Facebook Messenger
  • WhatsApp
  • 基于 Web 的界面

这一整合策略似乎旨在为 Meta 的生态系统打造一个统一的 AI 体验。它可能会提高用户留存率和跨平台参与度,这也是该公司的长期目标。

展望未来:Meta 的 AI 未来

AI Studio 的推出以及向用户生成的 AI 聊天机器人的转变表明 Meta 致力于将自己定位在消费者 AI 技术的最前沿。此举可能会对 Meta 平台内的用户参与度和创造力产生深远影响。

Meta 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这可能将在塑造人工智能融入社交媒体平台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在日常数字互动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该公司的做法可能会为更广泛的科技行业树立先例。

这种向用户生成 AI 转变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行业观察家将密切关注用户如何采用这些工具、它们如何影响社交媒体动态,以及 Meta 如何应对不可避免的道德和实际挑战。

 

Alex McFarland 是一位人工智能记者和作家,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他与全球众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和出版物合作。